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转基因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发布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     来源:

初秋的赤峰,天朗气清,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生物育种产业化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展示地内,玉米正值灌浆期,一株株穗子排列整齐、长势良好。“看,这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的棒穗非常干净、籽粒规整,与常规玉米相比,它的一大优点就是不容易发生虫害,保障产量和品质。”随手剥开一穗玉米,翁牛特旗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展示地试验了玉米品种45个,其中包括19个国家审定适宜本地种植的生物育种玉米新品种。

试验表明,在相同栽培管理水平的条件下,同一品种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在两种种植密度下较常规品种平均增产3%。同时,应用双抗生物品种,只使用一次草甘膦除草,就能实现全部干净地消除杂草,成本较常规除草剂平均亩节本15元。因为不用再打药防玉米螟,平均亩成本又节约15元。另外,转基因抗虫品种对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达90%以上,玉米收获后基本无霉变。“我去年看着他们试验田的玉米长得不错,今年就承包了1000多亩地也来种,确实节省成本,而且霉粒明显变少了。”翁牛特旗一种植大户告诉记者。

“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我们今年继续开展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验工作,在试验展示地建设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展示区120亩,共有24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加上相对应的常规品种,每个品种展示面积2.5亩。打造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高产田120亩,共选择5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每个品种25亩,应用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分次精准滴灌和高产密植精准调控等技术进行田间精细管理。”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道。

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放眼全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正在有序推动中。据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介绍,2021至2023年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转基因作物的抗虫、耐除草剂性状得到了充分验证,增产增效和生态效益非常明显。目前,我国的农业转基因工作已进入以产业化为主线、加快成熟品种推广应用的阶段。已有51个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通过品种审定,26家企业获得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获准发放,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关于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也正在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已对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了修订,目前还在推进基因编辑植物、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以及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优化完善,为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部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还存在误区。“实际上,只要经过国家严格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都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表示,在经过全球28年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应用后,科学数据已经证明了它的安全性。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要经过规范严谨的评价程序。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吃了对人有没有不良影响以及大面积种植对生态环境有没有不良影响两方面。大众最关心的食用安全方面,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要经过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等评价,确保通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生物,除了增加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例如抗虫、抗旱等,并不会增加过敏原和毒素等额外风险。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现任何一个对健康和环境不安全的问题,都将立即终止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基因农产品生产从1996年就开始了,而且在不断提速,现在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中74%的大豆、79%的棉花、31%的玉米都是转基因品种。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9亿亩,约占全球15亿公顷耕地的13%。其中,美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消费转基因产品最多的国家,已经种植使用了27年,从未发现过任何被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2001年以后,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大部分也都是转基因的。

加快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既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体来看,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与农业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必须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