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农村产权交易金额超170亿 总交易金额超1500亿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1-9月,全省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共交易项目12.6万笔、交易金额178.7亿元,溢价金额超5亿元、同比增加12.7%,流转各类土地243万亩、同比增加10.8%;至此,全省累计交易项目74万多笔、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溢价金额超47亿元,流转土地超1900万亩,交易数量、交易金额、交易活跃度均居全国前列。按照公益性定位、市场化交易、规范化运营的总体要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效提高了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将更多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农村资源效益最大化、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效扩大,走出了一条江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是主要交易品种

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交易金额居于前3位的交易品种是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涉农资金项目,分别为85.7亿元、52亿元、29亿元,占全省47.9%29.1%16.2%,合计占总交易额的93.2%;交易数量居前3位的是涉农资金项目、集体经营性资产、土地经营权,分别为5.3万笔、3.3万笔、2.5万笔,占全省41.9%25.8%20.1%,合计占总交易笔数的87.8%。当前集体资产资源仍是农村产权交易的主要品种,通过交易市场公开、透明、高效的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激活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苏北地区交易数量及金额领跑全省

今年1-9月,苏北地区交易项目5.5万笔、交易金额88.8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3.7%49.7%,主要以土地流转为主;苏南地区交易项目3.9万笔、交易金额60.3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1%33.7%,主要以集体经营性资产为主;苏中地区交易项目3.2万笔、交易金额29.6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5.3%16.6%。徐州、泰州、无锡交易项目数居全省前三,均超1.6万笔;徐州、盐城、无锡交易金额居全省前三,分别是26.6亿元、20.6亿元、19.7亿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苏南、苏北等地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

农户农企及家庭农场是主要参与方

前三季度,共有25.3万人(单位)次报名参与项目交易,最终交易成交方属于农户、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项目的数量分别是8.9万笔、1.9万笔、1.8万笔,占70.6%14.7%14.2%;交易金额分别是89.6亿元、59.5亿元、25.9亿元,占50.2%33.3%14.5%。从数据来看,小农户是当前我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重要力量。产权交易平台既为小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规模流转、贷款融资等提供服务,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同时也为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生产托管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农业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线上交易增长迅速溢价明显

我省着力建设面向基层、服务农村的产权交易实体市场,目前全省111个涉农县(市、区)、1208乡镇(街道)均已建立实体交易场所。受疫情影响,为有效降低实体场所现场交易带来的人员聚集风险,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自去年以来联合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线上交易项目2.3万笔、金额45.2亿元、流转土地 77.5万亩,分别占全省交易总量的18.3%25.3%32%,较去年同期增速明显。此外线上交易溢价总金额2.5亿元,平均溢价率是5.8%,现场溢价率为2.0%,线上交易高于现场交易平均溢价率3.8个百分点。线上交易的推行,一方面可以降低受让方交易出行成本,足不出户在线上直接参与,吸引更多潜在方报名参与;另一方面有利于转让方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通过线上公开、公平、公正竞价,有效避免串标、围标,利于交易撮合、价格发现;此外通过线上报名、缴费、竞价、退款等,极大地降低鉴证方工作量。

探索创新服务放大带动效应

结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入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聚合支付等新技术,推广江苏农村产权APP,推行农村产权线上报名、线上缴费、线上竞价,探索开展线上“云签约”、线上“云贷款”,着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按期发布2021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全省、13个设区市和51个县(市、区)农村承包土地(含耕地、农村养殖水面、四荒地等)经营权转让交易价格指数,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开发抵押融资登记系统,打造农村产权“互联网+交易鉴证+他项权证+抵押登记”抵押融资链条,今年1-9月共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74笔、抵押面积9.4万亩、贷款金额6.1亿元,将金融活水有效引入农业农村。

913日,省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镇江新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功续租18822亩土地经营权,成为今年以来全省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上单笔成交面积最大的土地流转项目。镇江新区高度重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工作,严格把握好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坚持流转规模应当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在做好防范风险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支持润果农业等农业企业发展粮食规模种植,精准化解土地续租难题,提振企业持续投入、做大做强的信心。区镇联动厘清流转面积、审核流转材料,全力推进各类集体资产资源进场交易,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健全企业、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宿迁市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产权制度,由市农业农村、人行、地方金融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宿迁市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一是创新开展农业设施确权颁证。明确农业设施确权颁证实施范围和主体、申请颁证程序、变更登记、法律责任等内容。二是开发推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规定了贷款申请条件、价值评估、贷款期限、利率优惠、还款方式等内容。三是完善风险防范和贷后管理机制。从风险资金、评估机制、贷后管理等方面入手,实行多方管控,重点推动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在“苏农担”等风险补偿资金池中的综合运用,防范化解贷款风险。四是拓展农村产权市场服务功能。积极引入优质的招投标代理、法律咨询、价值评估等各类市场中介服务主体,探索对金融机构未能及时处置的农业设施进行托管、转包或拍卖,加快抵押物处置。

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供稿